如果经营者与员工之间构筑起家庭般的关系,就能解决问题。 两者之间不再仅仅是“雇用”和“被雇用”的关系,而是像父母爱护孩子,孩子体谅父母一样,经营者和员工彼此抱有温暖的关爱之心。 ——稻盛和夫 当经营者和员工之间这种相互理解,彼此都想为对方尽力的企业文化形成之后,接下来经营者会有进一步的欲望,就是希望能有人(伙伴)同自己一起承担经营的责任,每个经营者都会这么想。 但是,如何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呢?我在前作 《 阿米巴经营 》 中是这样表述的: 创业当初,我一个人直接指挥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管理等所有部门。生产现场有什么问题,我会立刻跑过去给出指示;为了得到订单,我会亲自拜访客户;对于客户投诉,我也要去第一线亲自应对。总之,我一个人必须扮演多种角色。 在这种极度忙碌的情况下,我甚至认真想过,如果能像孙悟空那样,拔下自己的毫毛,吹一口气,就能变出很多自己的分身,就实在太好了。我就只要命令他们说,“你去客户那里跑销售“ , “你去解决生产的问题“。这样的话,能帮我多大的忙啊! 问题不仅仅是忙碌。不管在哪个企业,经营者都是孤独的,作为领导者,必须做出最终决断并对此负责,所以,不安感总会萦绕心头。 我因为之前没有企业经营的经验,更是战战兢兢,打心底里希望出现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伙伴,作为共同经营者一起担负经营的责任。 在公司规模小的时候,即使忙碌,经营者一个人还是能照看整个公司的。但是,随着公司发展壮大,一个人要兼顾制造、销售、研发等业务,就逐渐困难起来。 如果是一般的制造业企业,领导人可能就会对相关人员说,”你只要负责销售,我来管生产”,把制造部门和销售部门分开来。但即便如此,如果事业继续发展壮大,销售部门、生产部门等各个部门仅靠一个人也难去管好。 于是销售部门就会按地域划分组织,生产部门也是如此。如果想细究核算内容,就不能仅由一个负责人去管理整个部门。这样的话,就要考虑按照产品的品种或工序继续细分组织。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,仅靠经营者和各部门的负责人已经不可能有效管理整个公司,这时候,只要将组织划分为独立核算的小单元,那么各个小单元的领导人就能准确把握所在小单元的经营情况。 而且,对于小单元的领导人而言,因为组织的人数少,所以就比较容易把控每天的工作进度,也便于管理工序。他们不需要特别高的管理能力和特别丰富的专业知识,就能把本部门管好。 这样一来,这个人的立场就发生了180°的变化,从“为获得一定的报酬而工作一定的时间”的立场,变成了“为支付员工的报酬,自己必须努力赚钱“的立场。 为了做到这一点,哪怕是牺牲个人利益,也会努力搞好经营。就这样,一起承担经营责任的共同经营者,就从部门领导人当中一个一个地涌现现出来。 由于开展了阿米巴经营,京瓷诞生了很多具备经营者意识的阿米巴长。从开展阿米巴经营到现在,京瓷的阿米巴长们把阿米巴经营得有声有色。 阿米巴经营的目的之一,就是将一般员工培养成为具有经营者意识的共同经营者。尽可能多地培养能和我一起经营企业的优秀伙伴,就是基于这个目的,我创立了阿米巴经营模式。 作者 | 稻盛和夫 曹寓刚 译 本文摘自《阿米巴经营实践》,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,《阿米巴经营实践》是稻盛和夫继《阿米巴经营》10年后,再次动笔,详细解说阿米巴经营实践要领的全新力作。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,所发内容仅供学习、交流之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留言联系删除,谢谢。 |